新加坡国立大学倡导终身学习的实践与效果
新加坡国立大学(University of Singapore, NUS)校长陈永财(Tan Eng Chye)的女儿是一名歌剧演员,同时也在一家电子公司工作。陈永财认为,为了防止就业市场迅速变化导致的某一职业被淘汰,人应该拥有两种技能,他的女儿很好地诠释了他的观点。
人们对自动化技术的恐惧,以及劳动力市场的迅速转型,引发了许多大学行政人员和政策制定者关于终身学习的讨论,而新加坡国立大学则完全将之应用于实践之中。
陈永财高度关注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2018年3月,新加坡国立大学开始“重新构想大学的功能”,以支持终身学习,在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的“对话领导”系列中,陈永财谈及了这一活动的最新进展。
陈永财提出了一个关于机械工程师的假设:一个22岁毕业的人,工作了20年但没有掌握任何新技能,在42岁时发现自己变得多余,因为他们的公司有了自动化器械,可以替代他们的大部分工作。
“我的职业生涯还有20到25年,”他假设自己是这位机械工程师,“我突然意识到自己的技能已经过时了,因为在过去的20年里我没有提升自己,这是个大问题。”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出现,陈永财开始全面改革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培养方案。他将本科学位从注重知识的“深度”转变为“广度”,为学生提供终身学习的广阔基础,新加坡国立大学所有学生20年内能够免费接受继续教育,并与业内人士密切合作,确保新加坡国立大学的课程能为学生提供最新的技能。
转变培养模式
现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学生在四年制本科课程中会学习一年半的通识课程,在接下来的一年半专攻专业课程。在这之后,要么继续攻读他们选择的领域,要么在最后一年选择另一个专业。陈永财将这种方式比作圆周率的符号π,水平线代表基础的通识学习,两条垂直线分别代表两个专业,比如他女儿的歌剧和创意设计专业的组合。“我们的毕业生需要有做选择的余地,”他说,“我们面临的挑战是:如果你专攻一个专业,这个知识技能过时了怎么办?”课程方案还涉及大量的跨学科教学,陈永财同样关注这个方面,因为“单一学科并不一定能解决一些现实问题”。
毕业后,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校友还可以返回学校,报名参加任何一门微证书课程或短期课程。从“面向非人工智能科学家的人工智能”到“会计信息系统”,毕业生可以学习和探索任何学科,无论其本科专业是什么,因为陈永财认为,他们的本科课程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做好了准备:“如果你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毕业,你就足够好了(有进行其他专业学习的基础)。”
当然,这需要对大学的运作做出许多改变,尤其是教学。由于年龄较大的学习者必须适应职业教育,因此课程采用混合教学法,并且大部分课时选择线上的形式,每两周在校园内进行一次线下讨论。因此,学者们需要将他们的讲座转换成简短的视频,陈永财说,有些人更喜欢这种视频。新加坡国立大学已经建立了一个技术团队来帮助老师做到这一点,并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培训课程。
适应性学习
为了给所有毕业生提供继续学习的机会,新加坡国立大学会面临着另一个挑战:一些学生将拥有更多的经验,因此会比其他学生更有能力。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新加坡国立大学正在试验“适应性学习”。学校设定了知识和技能的分类,学生按照自己的情况完成学习。“如果我理解了第一点,那么我就会开始学第二点,接着第三点,以此类推。”
“一旦你对技能和知识进行了分类,你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来引导他们。构建一个游戏化的框架,将技能和能力的分类映射到这个框架上。然后我们进行适应性学习。”陈永财承认,分类并不简单。“老师们很聪明,但有时他们不会仔细观察学生们的学习方式……老师需要能够理解不同能力的人在思维上有不同的轨迹。”
一些学者可能对额外的教学工作感到犹豫,但新加坡国立大学在发展终身学习之前建立的系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种状况。除了传统的“终身教授轨道”,新加坡国立大学还有一个“教育者轨道”,让那些对教学更感兴趣的学者可以专注于教育工作。“人们总是会感觉,教育者轨道好像是二等水平的,”陈永财表示,该校试图保证教育者轨道的薪酬与传统研究领域轨道相同,以此来缓和这种情况。
第三条“实践轨道”则为仍涉足其他行业的学者提供了一条职业之路。陈永财表示,选择这一道路的学者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商业、法律、工程、心理学、社会工作和数据科学等专业的学生,因为他们“需要从业者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带入课堂”。这些实践课程的教授会使学校课程紧跟时代脉搏,帮助学生掌握就业市场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为此,新加坡国立大学还为每门课程建立了行业咨询小组。学校非常重视实习,学生可以往返于实习场所和大学之间,在学习与实践中获得知识。
毫无疑问,科技是新加坡国立大学提高学生技能议程的核心内容。由新加坡国立大学计算机科学家开发的一款名为Career Plus的人工智能应用程序可以从求职网站提取所需技能的数据,将其与学生已经掌握的技能进行对比,对学生的自我完善提供相关的课程建议。
改变想法
陈永财表示,在变革中最困难的是改变心态,学者和学生都一样。他必须说服这两个群体,让他们相信,毕业后的继续教育与在校接受的教育同等重要。
“学生仍然带着某种心态:他们相信四年的本科教育就可以受益终身,尤其是年轻的毕业生”,他说。“他们仍然没有认识到,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己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建立自己的专业发展能力。”
这项工作需要大量资金。新加坡国立大学有幸拥有一个致力于发展终身学习的政府:新加坡政府的未来技能计划(Skills Future Scheme)为每位本科生的技能提升课程支付了高达90%的学费。硕士生则需要自费,为大学提供收入来源。
新加坡国立大学目前有1600名左右硕士生和1000名左右参加短期课程的毕业生。数以千计的非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年龄较大的学习者也参加了学校的短期课程。理想情况下,每年将有7000至8000名校友参加课程,每个毕业生至少每五年参加一次学习。
有些人可能会认为提升技能的改革议程完全聚焦在技术和STEM学科上,但新加坡国立大学也重视文科,例如提供艺术和文化创业硕士学位和音乐领导力硕士学位课程。
“这更多的是为了真正帮助有特殊技能的人,”陈永财说,“你不能构建截然相反的东西。我不能要求音乐家明天学习计算机科学。在能力上,他们接受的培训以及他们能做什么会有很大的不同。因此,我们需要寻找相近的技能。”
信息来源:Times Higher Education官网
Rosa Ellis.Talking leadership 5: TanEng Chye on fully embracing lifelong learning [EB/OL]. [2022-01-02].https://www.timeshighereducation.com/talking-leadership/talking-leadership-5-tan-eng-chye-fully-embracing-lifelong-learning
编译:林虹池 校对:王晨雨